代销店

发布日期:2024-04-29 稿件来源:皖能马鞍山公司 浏览量:835

代销店

作者:潘亚涛

现在偶尔看看年代剧中出现的代销店,思绪回到久远的孩提时代。代销店——那不仅仅是简单的购物店,它曾经是孩子们的开心乐园。

代销店,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物。顾名思义,就是替国营供销社代理销售日常用品的店。在计划经济时代,它是供销社联结百姓的中转站,与百姓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。

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离家最近的代销店,从大院出来穿过天主堂巷拐到攀桂街就是。相比于乡镇甚至老家农村的代销店,县城的还是颇具“规模”——二十多米长的大瓦房,地上铺着大块的青砖,店里设置一溜整齐的柜台,里面是立柜,一律摆满了日常用品。售货员在柜台内,人们去买东西,只要在一米多高的橱窗前一站,说明所需要的东西,将钱交给售货员,就会把东西拿出来让你带走。

代销店和当时的县城百货大楼相比,虽说远没有那般气派和高大尚,但丝毫没有妨碍物品种类的齐全。进入代销店感觉琳琅满目,真的琳琅满目。靠墙边一溜排摆放着足有七八口大缸,缸口用自己缝制的棉搭子盖住,防止落入杂物和散发味道。有各类白酒、酱油、醋等等。那时的人们基本不会买瓶装的,都是散打。

孩子们就是专责打酱油的(真的是打酱油,不是现在网络上的那种),提上空瓶子,攥着大人给的一角几分钱(那时大人给的钱都是正好,绝不会多给),把钱往柜台上一交,售货员便起身来到装酱油的大缸边,墙上每一口大缸对应挂着一排竹子做成的带把的舀子,有半斤的、二两的、一两的,随便打多少,瓶口放上漏斗,麻利地计算操作,非常精确。

除了酱油米醋,打酒也是孩子们的“必修课”。那时除非是非常正式的场合比如宴请贵宾,否则不可能买瓶装酒。都是提上瓶子去代销店打。记得父亲自己喝就打那种一斤2毛8的山芋干酒,如果家里来客人就打一斤6毛的粮食酒。所有的酒都是我们县本地运漕酒厂生产的。

代销店的另一个特色,就是柜台上边摆放着十几个带盖的大钵子,有各式各样的酱菜,腌蒜头、腌豇豆、辣萝卜条、酱黄瓜等等,还有黄豆酱、蚕豆酱、辣椒酱。以前的人们早晚一般喝稀饭,酱菜是必不可少的,虽然绝大多数人家自己也腌菜。记得买辣椒酱,每次都是带上搪瓷缸装的。

别被现在的年代剧忽悠了,经常看到买东西用塑料袋,事实上以前根本没有塑料袋,买的酱菜都是用风干的荷叶包上的。就是到集市上卖鱼卖肉,贩子的凳子下面放着一把稻草,揪上几根绕几道就是简便的绳子,从鱼鳃和鱼嘴穿过,从肉的中间拴上提走。菜场上人们都是挎着竹篮,这才是当时真实的情形。

放学的时候,三三两两的小伙伴们,把口袋里一分两分的硬币凑凑,来到代销店买几分钱的辣萝卜条,售货员阿姨放下手中正在编织的毛衣,称上萝卜条放在荷叶包中,最后不忘饶上几根,小伙伴们一边共同品尝着“美味”,一边嘻哈玩闹——那时的辣萝卜条别提有多美味了。

代销店的物品种类的齐全恐怕是超出认知的,大到暖瓶脸盆、铁锨扫帚,小到肥皂火柴蜡烛、针头线脑等等。一到寒假临近过年,代销店便到了黄金期,人来人往络绎不绝,都是到此采购的,县城很小,都非常熟悉,代销店也成了人们相互问候、家长里短的聚集地。当然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那种小挂鞭炮,代销店里7分钱一串,90响,他们舍不得一次放掉,拆开了一路走一路放,十分刺激,但往往还没到家鞭炮便没了。

当然代销店的便利,更多的体现在遇到突然下大雨,行人们飞也似地跑到代销店避雨,售货员热心地端来凳子,如果躲雨的时间很久,百般无聊下,偶尔会买些瓜子或者五香花生米之类的零嘴打发时间。每天经过的邮递员,也会把外地寄来的信件放在柜台上,让附近热心的人帮着拿走……

毕竟是当年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,后来随着如雨后春笋般大批超市、便利店的出现,代销店也逐渐消失了踪迹。直至现在,也就是非常偏远的农村还有代销店一说,但那仅仅是商家安置的购物点,与当年的代销店内容大相径庭。代销店,只能封存在记忆的深处。经历过的人无法忘却,难以想像,当年代销店那并不宽敞明亮的环境,五味杂陈的味道,又有多少暖心温馨的往事沉淀。


联系我们

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马鞍山路76号能源大厦
邮编:230011
移动官网
皖ICP备05003471号-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937号